-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恒温恒湿室的设备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八通道电子移液器的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流量测量仪表的分类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土壤干燥培养箱的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手动移液器的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螺杆式冷水机的选用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红外测温仪的选购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螺杆式冷水机的选用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毛细管色谱柱的选择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悬浮物污泥浓度计的原理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手持式高强度紫外线灯的优势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拉力试验机的选购需要注意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耐电弧试验仪的优势特点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实验室真空规泵的选择
- 上海泛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解读逆反射标志测量仪参数特点
传 真:021-67801892-810
手 机:136 7184 3966
邮编:201108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色织布色纱的对色方法浅析
发布日期:2016-06-02 10:39
色织产品都是由两种以上的色纱交织而成, 不仅生产流程长而复杂, 且终成品布的色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因此在漂染加工对色纱色光时, 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经验, 才能把握对色纱色光的技巧, 避免成品与指定色泽产生大的偏差, 造成无法补救的后果。 下面就影响色光的各种因素和色纱对色光的基本方法作一探讨。
1 基本方法和要求
色纱对色, 首先必须在客户要求的标准光源条件下(一般是D65 、CWF/ A 光源)对色光, 按“ 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250 -1995 来评级, 色差一般要求较高, 需要达到 4.5 ~ 5 级。 为满足此种要求, 工艺上尽量选用相同类型, 相同厂家生产的染料染色, 避免在不同光源下色纱色光跳灯, 影响对色准确性。 其次,由于各类织物的组织、纱支、密度、格型、配色、上机张力及后整理工艺的不同, 色织物中不同位置的色纱要求也不尽相同, 因此要根据织物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标准来把握对色要求。
2 影响对色的因素
2.1 织物组织结构
经纬紧度比约为 1 ∶1 的普通大整理平纹类织物(例如 C10×C10 354×346 平纹织物), 在经纱色光与指定的样纱色光有一定差异(约 4 级)的条件下, 可通过调整纬纱的色光, 来调整该色块的色光。 例如经纱“ 大红” 与原样相比偏蓝差黄光, 纬纱“ 大红” 比原样偏黄, 通过经纬交织, 纬纱可弥补经纱的黄光缺陷, 使该块面色光接近原样色光。
当经纬向紧度比约 为 5 ∶3 的平纹府 绸(如 C15 ×C15523.5 ×275.5 品种)时, 对经纱的色光要求较严, 色差应控制在4 .5 ~ 5 级。 因为要通过调整纬纱的色光来调整布面中该色块的色光, 难度非常大。
对斜纹类织 物, 当经纬向紧 度比较小(例如 C28 ×C28267.5 ×212.5 二上二下斜纹织物), 经纬交织点较清晰, 纹路宽而平时, 在经纱色光略欠佳的条件下, 可通过调整纬纱色光来达到布面色光要求。 当经纬向紧度比较大时(例如 C28 ×C28 433×228 二上二下斜纹织物), 纹路间距小而密, 斜纹线凸起, 峰谷较明显, 这时对经纱的色光要求应更严一些, 色差需要达到 4 .5~ 5 级。 因为此种织物很难通过调整纬纱色光达到样布色光要求。
对缎纹组织, 经面缎纹织物如 C14.5/2 ×C54 551 ×181 五枚三飞经面缎, 由于经组织点多, 纬组织点少, 经纱色差应控制在 4 .5 ~ 5 级, 纬纱色差要求可略放低, 达 4 级即可 。 纬面缎纹织物则正好相反。
2.2 织物配色和格型大小
素色底产品(如青年布)对纱线染色质量要求高, 经纬纱色差应控制在 4.5 ~ 5 级。 其次是大条(格)形或米通织物, 经纬纱色差应控制在 4.5 级, 再次是小条、小格型织物, 经纬纱色差应控制在 4 级左右。
2.3 织造上机工艺参数
明显的就是小样布与大样布的色光差异, 小样机上织小样布, 因其经向张力小, 纬向张力大, 经组织点凸出, 布面色光易显经纱颜色色光;而在布机上生产的大货色织布, 因其经向张力大, 纬向张力小, 纬组织点凸出, 布面易显纬纱颜色色光。 这在色经、白纬条子织物中易反应出来。 且大货颜色对小样版色光时, 经纱颜色宜深而不宜浅, 否则成品与样布在色的深浅上必然会相差很大, 尤其是在色经、白纬织物中更甚。 另外, 织造中经位置线、后梁的高低对同一品种同一个色的色光均有一定的影响, 这就要求大货上机参数尽量一致, 以缩小色光差异。
2.4 后整理工艺
对磨毛或拉绒类织物, 经磨毛或拉绒、防缩整理后, 由于纬纱起绒, 并覆盖在经纱表面上, 整个布面的色光易呈纬纱色光,且布面颜色会偏浅, 其程度与磨毛或拉绒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因此, 对纬纱的色光要求应控制严一些, 深度也宜偏深半级到一级。
对普通大整理织物, 各种色纱在交织过程中, 尤其是经烧毛、退浆、加软、拉幅和防缩整理后, 必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互相沾染、搭色、烧黄等变化, 因此对色时要考虑整块布面色的分布情况及其色牢度对布面影响的大小。如“ 特白” 块面经整理后易偏黄, “翠蓝” 类块面经整理后易偏绿等。
对丝光和定型类织物, 丝光与不丝光的同品种织物色光差异会很大, 一般丝光以后的色光易偏深, 偏红。 这是由丝光后织物门幅缩小, 经密偏大造成的。 定型织物如一些弹力面料一般需要定型, 定形后弹力织物门幅会缩小, 经密会偏大, 其色光也易偏红, 偏深。 此外, 色纱上的某些染料可能在高温定形过程中发生了色变, 从而引起织物色光变化。 因此, 对色纱色光时, 应
做到事先控制, 保证其成品色光。
2.5 其他因素
对色时还必须注意样布和产品之间在纱线号数、密度、原料等方面的偏差而引起的产品色泽变化。 这就要求在对色时, 需调整产品经纬纱的色泽来保证产品合原样。
如果是来样拆纱, 应考虑拆样纱时因色纱捻度变化而引起的色泽变化。 若纱线拆纱是退捻的, 则对色时宜偏深, 一般偏深半级;若加捻如强捻纱, 对色时就要偏浅一点, 一般宜偏浅半级。
总之, 如果仅仅在染纱车间用对准色纱色光的观点来对待色织产品, 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从其他影响因素和角度来综合分析, 确定色光。 这就要求色织工程技术人员对纱线色光的了解要更深, 更广。
更多关于 对色灯箱:http://www.dsdengxiang.com/productlist/list-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