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专业生产标准光源箱,对色灯箱,标准光源对色灯箱,评审灯箱,评级灯箱,对色灯箱价格,对色灯箱报价,VeriVide 对色灯箱,标准集团。
产品搜索 Product Search
联系我们 More
电 话:021-67801892
传 真:021-67801892-810
手 机:136 7184 3966
邮编:201108
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

发布日期:2016-11-21 15:31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连结欧亚的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汇之路,该商业贸易路线东起中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五国、西亚到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 21 世纪,重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酝酿调整的深刻背景下,中国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提出的经济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的合作共赢之路,旨在努力实现亚欧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及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贯穿欧亚非大陆,陆上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形成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目前,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经济发展概况
  (一)俄罗斯
  俄罗斯国土面积约 1707 万平方公里。截止 2015 年初,全国人口总数达到 1.463 亿人,在世界各国人口排名中居于第 9位。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016 年 2 月 2 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俄罗斯 GDP 总量达到 1.31 万亿美元,人均 GDP 为 8964 美元,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体中排名第九。同年,俄罗斯货物进出口额为 7828.6 亿美元,其中,出口 4969.3 亿美元,增长 71.3%;进口 2859.3 亿美元,减少 0.4%;贸易顺差 2110.0 亿美元,增长6656.4%。从贸易方向看,俄罗斯产品及服务主要出口国是荷兰、中国、德国、意大利和土耳其,主要进口国是中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和白俄罗斯。从贸易产品结构看,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的主要出口商品;出口增长较快的产品是皮革制品、箱包,运输设备, 食品、饮料、烟草等。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进口前三大类商品。
  2015 年中俄双边贸易总额为 4227.3 亿美元,中国是俄罗斯第二大出口市场和大进口来源地。矿产品、木制品和化工产品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俄罗斯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贵金属及制品。
  (二)中亚五国
  中亚五国狭义上指“中亚”,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自前苏联解
  体以后,这五个国家政权已形成一个比较共同的政治文化区域,在文化上也有高度的共同性。中亚五国,国土面积共 400.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 6534 万人。2015 年,中亚五国 GDP 总量约为 3203 亿美元,五国平均 GDP 增长率为 6.6%,人均 GDP为 4567.4 美元,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为 9562 美元,消费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费总额合计 7197 亿美元。中亚五国中,不论从国土面积,还是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力来看,哈萨克斯坦都居于中亚五国首位,哈萨克斯坦已成为独联体经济发展快的国家之一。近几年,中亚五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2014 年,中亚五国与我国双边贸易总额约为 450 亿美元,较建交初期增长 100 倍,中国已成为中亚诸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哈萨克斯坦大出口市场和大进口来源地。
  (三)中东欧国家
  中东欧是指欧洲的中东部地区,主要包括波兰、捷克、匈牙利、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多瓦等十六个国家。国土面积共 134.4 万平方公里,2014 年总人口达到了 12003.4 万人,十六国国内生产总值合计 15492.9 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2.0%,人均 GDP 为 12907 美元。
  近年来,中东欧各国与中国贸易来往密切。以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波兰和捷克为例,2014 年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分别为38.7 亿美元、51.3 亿美元、172 亿美元和 114.8 亿美元,平均涨幅约为 3.5%,汽车及汽车零件市场、纺织品及服饰市场、化工产品市场和建材市场对进口依赖性大。特别是近几年中东欧国家为了提振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迎来了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主要涉及公路、桥梁、铁路、机场、港口、地铁、输气管道、光缆传输等领域。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能性
  (一)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经济差异性分析
  1.市场消费偏好差异。首先,在宗教、语言文化影响方面,俄罗斯联邦内的主要宗教是东正教,其他的宗教包括了基督教其它派别(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中亚五国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教,大部分穆斯林都属于逊尼派,在塔吉克斯坦也居住者相当一部分什叶派穆斯林。中东欧国家则宗教多元,包括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俄语是俄罗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中亚五国及东欧大多数国家都以民族语言为官方语言,但在日常生活中是以俄语交流为主,俄语的通行度非常高。其次,饮食习惯存在显著差异。俄罗斯人以面包、土豆为主食,用餐大特点是肉、奶量多,蔬菜量少。中亚地区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主要食物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的食物,很少吃蔬菜。中东欧人民以面食为主,烤、煮、烩的菜肴较多。
  2.法制环境差异。首先,从出口政策、法规来看,俄罗斯实行
  对外贸易开放政策,鼓励出口,通过扩大能源和原材料的出口量从而保证其作为创汇来源的主要地位。自苏联解体后,中亚五国逐步建立起开放型的对外贸易体制,利用本国原料进行深加工实现进口替代战略,推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哈萨克斯坦实行鼓励出口政策,除武器、弹药等 9 类产品需要取得许可证外,其余产品均可自由出口。中东欧受历史影响,大致形成两种类别:亲俄罗斯的独联体国家——以白俄罗斯为代表,以及亲西方、积极谋求加入欧盟甚至已经加入欧盟的国家——以乌克兰为代表。其次,从进口政策、法规来看,俄罗斯关税税率表所标税率为基本税率,对来自享受惠国待遇国家进口产品按基本税率计征关税,对来自其他国家进口产品按基本税率的两倍计征关税。俄罗斯实行多种关税优惠措施,对来自与俄罗斯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独联体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免征进口关税;对来自享受普惠制待遇国家进口产品按基本税率的 75%计征关税,中国属于享受普惠制待遇的国家之一。中亚五国进口政策。以哈萨克斯坦为例,哈已完全放开贸易权,所有自然人和法人均可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除武器、弹药、药品等 11 类产品限制进口以外,其余产品均可自由进口,也不受配额和许可证的限制。中东欧方面,国家众多,利益关系交错,政策繁杂,例如白俄罗斯由于能源自给量不足,90%以上的能源依靠从俄进口,这种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决定了白经贸发展的重心势必向俄倾斜;而乌克兰实施对外贸易自由化,加入世界贸易体系,中国被列入乌进口享受优惠关税国家之列。
  (二)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国家经济互补性分析
  经济互补性, 可以分为市场互补性与经济技术互补性两种类型:前者是双方贸易往来的前提,双方可以通过贸易合作互通有无;后者则为双方产业合作提供巨大空间, 双方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取长补短。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能开展经济合作,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也是源于双方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1.市场互补性极强。随着国内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的逐渐
  深入,向西国家与我国经贸往来的快速发展,区域间的经济互补性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一是向西市场轻工业基础薄弱,80%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来源于中国,;二是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有色金属、皮毛及煤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性资源。我国工业发展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转型时期,建筑、汽车、食品、钢铁、石化、机械、电子信息、纺织、电力、生物等行业都有着扩大国际市场、开拓世界视野的强烈需求,所以我国和向西国家在汽车、食品、钢铁、机械、纺织、建筑建材等产业具有很强互补性,这些产业将成为我国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开展广泛的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期主力军。
  2.经济技术互补性明显。经济技术互补性是双方经济合作
  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发展专业化分工及协作,可以促进双方的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向西国家与我国可以开展互补性合作的领域很多,重要的是工业、农牧、资源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在工业技术合作方面,双方在电力工业、建材工业、轻纺工业、造纸业和机电工业、食品工业等工业在应用技术上有较多的合作空间;在资源类合作方面, 主要涉及双方地区发展重要的支柱型产业能源类、金属类和非金属类矿产的勘探、开采和加工。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指,特定区域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为谋求区域内商品和要素流动的自由化,通过达成经济合作的某种承诺或签订协议,在经济上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区域性经济发展联合体。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国地理位置毗邻,经济发展水平基本接近,文化环境等认知层面基本互相认同,而随着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地缘经济因素的影响正在不断缩小。当前,新型的、较为松散的、非正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断涌现,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都已介入区域贸易一体化之中,并且区域经济一体化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已延伸至服务贸易领域。其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现比较成熟的有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东南亚国家联盟、APEC 等。
  通过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经济差异性和互补性分析,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数国家处于发展中国家,国际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国际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各国之间的分工和相互依存程度也在日益加深。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国家要求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愿望十分强烈,要求实现国家平等互利、实现共赢的呼声不断高涨;并且“丝绸之路经济带”继承了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与精神,古老的丝绸之路蕴含着其沿线各区域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人文理念,以历史共鸣为共同情感,地缘相通,在彼此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增强战略互信、去敏感化,终形成全方位开放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是具有巨大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三、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考虑的几大问题
  “一带一路”合作是多层次的,它始于交通物流,兴于商贸流通,强于互融共赢,终将实现区域内宽领域、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合作格局。目前,中国正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一道,积极规划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其建成将是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坚实基础,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描绘了雏形。从 2013年 9 月“一带一路”概念萌生至今,已经走完提出倡议、设立优先和早期收获项目到完成总体规划三大步,随着各国参与热情的高涨和亚投行、丝路基金的成立,正式推进“一带一路”的条件也趋于成熟。但对于如何高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以下三大问题必需认真考虑。
  (一)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要注意把握节奏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紧跟时代发展,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以全球化发展的眼光提出的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本身就具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历史底蕴,外延涉及到了国家安全、国家政治、外交事务等,因此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在充分互联互通、相互友好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周期长、范围广、具有相当高度的战略构想。我国要一直秉持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体任务和目标,依据 2016 年十二届四次会议中央精神“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着眼开拓发展空间”,行动要大胆心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不可踌躇不前更不可操之过急。
  (二)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要立足现有经济基础和建设能力
  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多数国家已有较为深厚的外交历史,合作基础良好。2014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达到 1.12 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 26%。初步预计,未来 10 年这一数字有望翻一番,突破 2.5 万亿美元。2014 年,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 125 亿美元,占全国的 12.2%,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达到 644 亿美元,占全国的 45.2%。中国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 125 亿美元和 98.4 亿美元,同比增长 25.2%和36.3%。若在已有稳固基础上,立足现有建设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强力推进新亚欧大陆桥的建设,六大经济走廊经贸先行,人力物力紧密跟进,货币流通推动实现本币兑换和结算,以点带面,由线成面,从而一定程度逐步形成区域内经贸自由化,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是一定可行的。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对欧亚地缘经济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发、解放思想、主动出击的宏大战略,一方面,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联系会日趋紧密,相互经贸往来更加频繁;与此同时,美国也已开始积极构建环太平洋 TPP 和 TPP 谈判,这些都将会深刻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变化乃至全球经贸发展的震动,大国竞争更为激烈。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经济带”涉及多边关系,牵涉国家数量较多,横跨了亚欧大陆,中亚和东欧地区,这些地区长期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区域,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会改变欧亚地缘经济政治格局,不免会触及部分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一直强调并坚持“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营造势力范围”,并始终贯彻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地缘外交政策。在发展过程中,我国应该要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充分做好外交应对策略,博弈灵活处理,避免与美、日等西方国家的“硬碰硬”,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多层多渠道的沟通磋商,友好合作,互利互惠。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